目前位置:主選單>中心公告

奈米鑽石探針能偵測單一目標原子

公告類型: 一般公告
點閱次數: 623

澳洲、德國及日本的研究人員首度利用奈米鑽石量子探針,成功偵測到人造細胞膜上的單一原子。此技術仰賴奈米鑽石內所謂的氮空位(nitrogen-vacancy, NV)缺陷作為磁場感應器,可望用來對許多生物現象進行造影,譬如直接拍攝自由基,甚至可拍攝神經元功能。

當鑽石內兩相鄰的碳原子分別被一個氮原子及空缺取代時,便形成氮空位缺陷。具氮空位缺陷的奈米鑽石因為無毒且具光穩定性(photostable),因此可作為理想的生物探針。更重要的是,氮空位缺陷能用來偵測來自樣本電子或核子自旋的極微弱磁場訊號。相較於傳統磁共振成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 MRI)技術需要數百萬的自旋方能產生可偵測的信號,氮空位缺陷能感應到單一自旋的存在。

此研究團隊由墨爾本(Melbourne)大學的Lloyd Hollenberg所領軍,成員包含日本國際原子能機構(Atomic Energy Agency)以及德國斯圖加特(Stuttgart)大學的科學家。他們把做為「自旋標籤」(spin label)的釓(gadolinium, Gd)附著於人造細胞膜的脂質雙層內。釓元素是常見的磁共振造影對比劑,其電子總自旋量為7/2,可作為一振盪磁場來源,而奈米鑽石中的氮空位缺陷則可為單一量子自旋,對於這些磁場的變動極為敏感。

Hollenberg表示,他們利用雷射來控制氮空位缺陷探針的量子態,稍後再藉由偵測氮空位缺陷所發出的光子讀取量子態。此技術使用氮空位中心的量子特性來探測奈米尺度下的磁場,這對許多生物現象具有相當重要的應用價值,譬如用來直接觀測自由基或是離子通道(ion channel),以及對神經元功能的即時高解析成像。

該研究團隊目前正研究使用更小的奈米鑽石,以求更進一步提升對磁場變動的靈敏度,並且試圖利用此方法偵測其他不同生物系統內的基本自旋量。詳見PNAS|doi: 10.1073/pnas.1300640110


原始網站:https://nano.nchc.org.tw/index.php?apps=news&mod=welcome&action=show&gid=854
譯者/譯者服務單位:奈米科學網編譯   責任編輯:蔡雅芝
發布日期: 2013/07/23
發布人員: 王芊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