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主選單>中心公告

壓電奈米線織出LED電子皮膚

公告類型: 一般公告
點閱次數: 1143

美國科學家研發出第一個採用奈米線發光二極體(light-emitting diode, LED)的類皮膚感應器陣列,能將觸壓直接轉換成光訊號。此裝置利用了壓電光電效應(piezophototronic effect),靈敏度甚至超越人類皮膚,可能的應用範圍諸如機器人學、觸控平板、人機介面、生物造影及光學微機電系統(MEMS)等。

相較於人類的視、聽、嗅、味等感官作用,實驗室最難模仿的是觸覺。好的人造皮膚必須具備小至50 μm的空間解析度,還要能快速反應。研究人員已經成功以奈米線或具微結構的橡膠層製作出這類「電子皮膚」(e-skin),透過電容或電阻的改變來偵測外加壓力,可惜解析度僅及毫米。

最近,喬治亞理工學院(GIT)的Zhong Lin Wang團隊研發出一種LED壓力感測陣列,不僅能快速描繪出壓力分佈,解析能力更達到3 μm,其破紀錄的6350 dpi像素密度為先前同類裝置的1000倍。該元件的每個像素皆由一個成長於p型氮化鎵(GaN)之上的氧化鋅(ZnO)奈米線LED所構成,並且因壓電光電效應而對局部外加壓力高度敏感。

壓電材料受力時,會因晶格扭曲而沿極性方向產生極化電荷,壓電光電材料便是利用此原理來控制電子的傳輸及復合。在此研究中,產生應變的ZnO奈米線會在兩端產生壓電電荷,衍生的電位差會扭曲奈米線的能帶結構,使電子能在pn接面停留更久,因而提高了LED的發光效率。

此喬治亞理工團隊使用低溫化學成長技術在GaN薄膜上製作圖案化的ZnO奈米線陣列,接著在奈米線間塗上熱塑性的PMMA,並以電漿蝕刻使奈米線上緣曝露出來,最後製作鎳金電極連接GaN薄膜,並在陣列上方沉積銦錫氧化物(ITO)電極。此元件的電致發光(electroluminescence)強度隨外加壓力而改變,並能輕易整合至光電晶片上以提升資料傳輸、處理及紀錄的速度。

此研究是以光學方法將力學訊號轉成數位影像的一大進展,由於具備可偵測大小僅10 KPa壓力(約等同手指輕按)的靈敏度,可望用來調整機器人的取物力道或改善人工義肢,也有助於提升電子簽名的安全性,或應用在觸控面板及光學微機電系統上。由於低溫溶液成長法可將圖案化ZnO奈米線成長於任何表面,因此該感測器陣列亦可製作在可撓基板上。目前該團隊正探討如何提升元件的空間解析度,可能的方式包含縮小奈米線直徑及提高製程溫度等。詳見Nature Photonics|doi:10.1038/nphoton.2013.191


原始網站:https://nano.nchc.org.tw/index.php?apps=news&mod=welcome&action=show&gid=872
譯者/譯者服務單位:奈米科學網編譯   責任編輯:劉家銘
發布日期: 2013/09/19
發布人員: 王芊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