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主選單>中心公告

複合科技開啟2D電子元件新紀元

公告類型: 奈米新知
點閱次數: 548

美國科學家最近公布了一項CMOS相容新科技,能將不同的2D材料整合至單一電子裝置上。他們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的石墨烯(graphene)/二硫化鉬(molybdenum sulphide)異質結構,製造出大型電子電路,其中二硫化鉬做為電晶體通道,石墨烯為接觸電極及內連線。此製作過程具有推廣至任一種2D材料異質結構的有潛力,可能的應用包括可撓式透明電子元件、感測器、穿隧式場效電晶體與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。

2D材料在全球實驗室中引發了一股熱潮,它們與3D材料的電性與機械性質大相逕庭,意味著這些材料能用來製作許多嶄新的元件,如節能電子電路、低成本或可撓式顯示器、感測器,甚至是可以鍍在不同表面上的可撓式電子產品。最有名的2D材料是石墨烯以及過渡金屬二硫化物,後者俗稱為凡得瓦材料(van der Waals materials),它們的化學式為MX2(M代表過渡金屬,X代表硫族元素),其塊材為間接能隙半導體,變成單原子層後卻轉為直接能隙半導體,因此能有效吸收、放出光子,是製造各種光電設備的理想選擇。

最近,由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Tomas Palacios領軍的研究團隊利用能選擇性蝕刻不同2D材料的新技術,首度將石墨烯與MoS2異質結構合併為單一的電子裝置與電路。這個由MIT、哈佛大學、美國陸軍研究所(United State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)合組的團隊利用CVD製造了大面積的MoS2與石墨烯,再將MoS2蝕刻成隔離的通道,然後利用低溫原子層沉積與剝離技術,在通道上形成圖案化的氧化鋁(Al2O3),做為介電層與蝕刻終止層。研究人員接著將大面積石墨烯薄膜轉移到樣品上。在Al2O3層保護著MoS2的情況下,使用氧電漿把石墨烯切割成源極、汲極、閘極。

此製作程可以推廣至任何種類的2D材料上以製造出異質結構,應用在上述常見的異質接面裝置中。該團隊成員之一的Elton Santos表示,由於電路中每個元件都非常薄,完成後的裝置具有可撓性及透明度。這類結構可以用於穿戴式電子、感測器等能貼在任何表面的產品。

研究團隊正忙著嘗試將2D材料六角氮化硼(hexagonal boron nitride, hBN)加入結構中,作為薄絕緣層使用。他們也在努力製作無縫石墨烯/MoS2接面,這類複合接面的應用包括光偵檢器與記憶體裝置。詳見Nano Letters | DOI: 10.1021/nl404795z。


原始網站:https://nano.nchc.org.tw/index.php?apps=news&mod=welcome&action=show&gid=967
譯者/譯者服務單位:洪士傑/奈米科學網特約譯者   責任編輯:蔡雅芝 
發布日期: 2014/06/16
發布人員: 王芊樺